玩RPG遊戲帶給我的工作思維
小時候沉迷 RPG 的我,如今已在金融科技領域累積 15+ 年專案開發、12+ 年管理經驗。回望這段旅程,我發現「打怪練功」的思維,其實一路塑造了我的職涯發展策略和工作思維。
會議資訊
- 會議名稱:高雄 CDC 雲端小聚-雲端工作者的機智生活
- 演講時間:2023-05-26 18:50
- 相關連結:PDF簡報
前言
從國小二年級開始,我就對電玩遊戲情有獨鍾,尤其是角色扮演遊戲(RPG)。這些遊戲不只是娛樂,更帶給我許多深刻的職涯啟發。
回想年少時光,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國中暑假時擔任工人助理,那段期間正是電腦普及的初期階段,讓我很清楚工人的辛苦與未來職涯走向。我也曾在高中時發表過一篇關於網際網路的文章,並學習自己組裝電腦。大學時代的我,雖然就讀資訊管理系,學習C、C++程式語言一開始學得並不順利,但透過玩遊戲甚至製作外掛程式,卻意外點燃了我對程式開發的熱忱。
職場之路始於退伍後,我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工作,經歷了十年在小型資訊系統整合公司(SI公司)的歷練,逐步從技術人員轉型為管理者,最終進入國泰集團,帶領多個團隊從事雲端技術的轉型與推動。
透過RPG遊戲,我領悟到許多與職涯發展緊密相連的核心理念:
- 經驗值累積:每一次的任務或戰鬥,都能獲得經驗值;工作上,每一個專案或挑戰,也都是在累積能力和經驗。定期回顧並反思自身的成長,尤為重要。
- 敏捷思維:遊戲中,敏捷並非單純的速度,而是快速地回應變化,這在真實職場中亦是關鍵能力,尤其是在科技和金融業這樣快速變動的領域。
- 樂於學習與分享:遊戲世界中的冒險與成長,仰賴不斷的學習和探索,同時也必須懂得與隊友分享資源及經驗。職場中,這種心態同樣適用,能促進團隊共同進步。
進一步地,我也意識到軟技能和硬技能在職場的結合至關重要。現今雲端運算的時代,具備溝通能力、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等軟技能,再結合雲端基礎架構、容器化技術、自動化運維工具等硬技能,能讓我們在AI時代脫穎而出。
未來,隨著AI逐步接手更多硬技能的工作,我們更需要強化與AI的協作能力,這將是未來職涯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
從遊戲走到職場,RPG教會我的不僅是遊戲的樂趣,更是職涯規劃與人生智慧的寶貴經驗。
第一章:找到「職業甜蜜區」
就像創角時要選擇職業、分配點數,職涯也有三個 10 年的等級曲線:
- 學技能、累經驗、打基礎──先把角色養成到能獨當一面。
- 錨定尖峰點──從執行者晉升為管理者。
- 規劃永續成長──成為能影響策略的建議者。
第二章:天下武功,唯「快」不破
RPG 打王最怕遲鈍;職場同理:Agility 不是加速,而是快速回應變化。當環境觸發「事件」,能否立刻調整戰術,就是團隊能否存活的關鍵。
第三章:韌性──復活卷軸以外的超能力
遊戲裡有 HP、MP;現實裡是面對失敗仍能重整旗鼓的心理韌性 (Resilience)。它讓團隊即使遭遇專案延宕或市場逆風,也能像滿血復活般再次衝鋒。
第四章:點滿技能樹──Soft & Hard Skills
- Soft Skills:溝通、團隊合作、創造力、時間管理等,是跨職能協作的核心。
- Hard Skills:雲端架構、容器化、自動化 DevOps、安全治理等,是和 AI 並肩作戰的基礎。
第五章:AIGC 時代的下一段主線任務
當 Cloud 取代 Data 成為關鍵科技,很多 Hard Skills 會部分被 AI 代勞;但懂技術的人,才更能駕馭 AIGC,將其升級為「隊友」而非「敵對怪」。
結語:工作是最長的主線劇情
稻盛和夫說工作能「陶冶人格、磨礪心志,讓靈魂變得更崇高、更美好」──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主線任務。只要帶著 RPG 式的好奇、勇氣與持續練功的決心,我們都能在職場世界地圖中,開啟屬於自己的傳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