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將探討生成式AI與雲原生技術的融合,如何推動IT現代化。介紹生成式AI在雲端架構設計中的應用,特別是利用AI自動生成架構圖,提升設計效率與一致性。接著,透過以程式碼生成雲端架構圖,實現自動化設計與版本控制,透過AI自動生成符合政策規範的雲端架構圖,並實際展示上述技術的應用。最後,展望未來生成式AI與雲端服務的發展方向,包括環境實作測試、自動生成IaC程式碼等進階功能。聽眾將收穫對生成式AI架構設計中的前沿技術應用的理解,探索如何通過自動化工具提升架構設計效率,並洞察生成式AI與雲端平台結合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
會議資訊

  • 核心理念
    • IT 現代化是一段不斷演進的旅程:從早期的單機系統與單體架構,走過網際網路、行動通訊的隨時連線,一路發展到今日以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位生態。每一階段都推動組織在效率、敏捷與創新上的持續躍升,體現「科技驅動業務」的深層價值。

    • 系統上雲的核心效益並非「省錢」,而是IT 現代化與Time to market

      • 敏捷與創新
        • 雲端提供 自助式資源與快速實驗環境:如人壽官網Search Engine服務僅花 2 天就能 PoC,遠快於地端要花半年的流程。
        • 這種速度優勢直接帶動新產品迭代與上市時程。
      • 可觀測性與自動化資安
        • 雲原生監控、集中式日誌與政策即程式(Policy-as-Code)提升合規效率,降低營運風險。
      • 機房資源活化
        • 部分 UAT 環境遷至雲端後,釋放出昂貴的本地機房空間,可轉作 GPU 叢集或高敏感核心系統,提高資產利用率。
      • 長期競爭力

        • IT 現代化帶來人才吸引、跨雲備援、全球佈點等無形價值;即使帳面成本與地端持平或略高,仍能提供業務基礎設施的未來彈性。
  • 國泰金控的雲端轉型旅程

    • 國泰金控於2020年啟動了為期七年的集團雲端轉型計畫

    • 階段目標

      • 2020年(Cloud Ready):著重於基礎設施、管理治理、人才與應用系統的雲端準備。
      • 2021-2025年(Cloud Adoption):目標是讓集團內100套系統上雲,預計今年可達成。
      • 2025年後(Cloud Modernization):未來新的系統和商業模式將優先考量雲端部署,直接採用SaaS服務或雲原生架構,雲端加速IT現代化。
    • 雲端策略:採用混合雲且多雲架構,同時佈署於AWS、GCP與Azure。

    • 技術選擇:鼓勵採用容器化(Containerization)和無伺服器(Serverless)等雲原生技術。這種架構能帶來:

      • 比市場快半步,更快的市場響應和發布速度。
      • 更好的資源彈性
      • 潛在的成本節省(成本取決於雲端架構設計,直接將虛擬機搬上雲可能反而更貴)。
      • 天然高可用
    • 遷移方法:國泰金控採用目標架構遷移法,即先行設計目標雲端架構(微服務化、無伺服器),而非單純地將現有系統直接搬遷上雲(”lift-and-shift”)。國泰金控也定義了自身的Cathay 6R遷移概念

  • 生成式AI在IT現代化中的應用

    • 雲端GPU算力應用:為因應AI發展對H100/H200等GPU資源的需求,國泰金控利用雲端提供按用量付費(PPU)或無伺服器模式(SaaS-like API)的GPU算力,成本效益高且具備彈性。例如,在雲端運行Gemma 3 27B模型可達到每秒26個字元的生成速度。

    • AI輔助雲端架構圖生成:為解決架構師稀缺問題,利用AI工具根據問卷或自然語言描述自動生成標準化的雲端架構圖,並可透過對話方式解釋設計理念和元件功能。

    • AI驅動的系統現代化與重構(AI Coding)

      • 背景:面對舊有單體架構(如JSP)重構為雲原生微服務的挑戰。

      • AI實踐

        • AI能分析現有系統,識別其單體架構、傳統技術棧、有狀態特性、資料庫(如MySQL)和部署方式。

        • AI能自動生成詳細的重構策略報告,包括:

          • 轉型為無狀態架構(如使用Redis管理會話)。
          • 前後端分離、微服務拆解(如驗證授權、帳戶、交易、支付服務)。
          • 容器化配置(Dockerfiles, Kubernetes)。
          • 資料庫遷移(如MySQL到PostgreSQL,包含索引與資料轉換建議)。
          • 建構CI/CD流程
          • 監控、日誌、資安設計(加密、API設計、環境變數)。
          • 成本估算成功指標(SLA)
          • 提供雲原生模式的參考資料。
        • 效率顯著提升:一份過去需耗時三天撰寫的重構報告,AI能在半小時內完成,且品質更優。

        • 實例:引述日本樂天案例,運用AI在7小時內重構了1250萬行程式碼,準確率達99.9%。

      • 應用場景考量:AI輔助開發在架構分析與設計方面表現突出,但在前端UI/App開發等需要即時視覺回饋的場景可能較不適用。此外,AI生成的複雜程式碼對初級工程師而言可能難以理解和修改。

  • 未來展望

    • AI輔助開發(AI Coding)自2023年以來日益普及,並在特定場景中展現了其有效性。
    • 技術發展迅速,不斷有新的工具與應用場景出現。